武岭门位于武山隘口,雄踞出入要道,为镇门户,登楼观望,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。因建在武岭山上,故名之。武岭门秀色迷人,林荫蔽日,落英缤纷,是溪口著名旅游景点之一。武岭门很早以前有两间低矮小平房,房内塑着几尊菩萨,称之为“武岭庵”。善男信女们常到此烧香拜佛,庵旁边还摆些茶水,免费供过往行人饮用,也有一些远道香客偶尔在庵里歇息寄宿。
蒋介石与武岭庵结有不解之缘。蒋母王采玉是武岭庵常客,有一年武岭庵庙会,王采玉带着才5岁的儿子蒋介石去点香。从此,蒋介石就喜欢上武岭庵。武岭庵离丰镐房不远,仅二百来米,是蒋介石常去玩耍的活动场所。尤其在夏天,烈日当空,天气闷热,少年蒋介石经常在剡溪戏水后躲进武岭庵,逃避他母亲管束。有一次,王采玉发现儿子下河游泳,手拿小竹竿,气呼呼地跑到武岭庵,揪着儿子耳朵,从菩萨后面把蒋介石揪回家里。1921年5月3日,已结婚的蒋介石跟妻子毛福梅发生口角。当晚,他不回妻房,偷偷在武岭庵住了一夜。事后,他在日记里写道:“夕宿于武岭庵,蚤甚扰,愁集,反侧不交睫。”
1925年,蒋介石回乡省亲。他在武岭庵门前走动,面对剡溪蜿蜒东去,感叹人生似流水般无情,许多往事,历历在目。他走进庵里,见壁上歪歪斜斜一首诗:“万山不许一溪流,急得溪水日夜喧;待等流尽山前脚,滔滔溪水出前村。”尽管他不清楚此诗出于何人之手,但诗意触动了他的心。想起自己,啸马戎生何等艰难,不觉失声长叹,心中出现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的伤感。边上有个幕僚问道:“莫非为战事操心?”蒋介石没吭声。后来,他夺取全国政权后,就下令拨款给溪口镇,改建武岭庵,除了要求工程按期完工外,还规定新建门楼要有金陵中山门之巍峨,燕京古宫之气象。
1930年,蒋介石重回故乡,此时工程落成,原先破败的“武岭庵”面貌大改,三间两房城楼式建筑立地而起,既高大又雄伟。构建式样,汲取全国各地门楼建筑之所长;建筑质量,雄姿英拔,坚不可摧;建筑效用,可供兵家驻扎、攻击和防备。楼阁里可设哨所。地形十分险要。登楼四望,近观溪口三里长街热闹全景,远眺四明秀丽山水美色。武岭门迎合了蒋介石“崇尚武德、武治天下”之雄心。蒋介石心中大悦,将“武岭庵”更名为“武岭”。
有人请国民党元老、书法家于右任题写门匾。于右任的题词送到蒋介石手里后,蒋介石边看边赞许。“武岭学校”校董张明镐很了解蒋介石。有一天,蒋介石走进武岭学校,张明镐陪蒋介石绕学校转了一圈。走进办公室时说:“校长,请您给武岭留下墨宝。”蒋介石连说了几个“好”字。走至案前,顺手拣起毛笔,写了五六张“武岭”两字。最后,确定了一张。
在确定蒋介石和于右任两人的题词摆放位置时,有人请示蒋介石怎么摆法?蒋孝先抢先提议:“当然蒋校长的题词放在正面。”蒋介石紧皱眉头道:“你知道什么?”然后,交代经办人:“于先生是大书法家,又是本党元老,把他的题词放在正面。”后来,于右任看到蒋介石题写的“武岭”两字相当苍劲有力,叹服道:“蒋总司令宏量,鄙人知矣!”
“武岭”两字,在手工雕刻上别具一格,除了完全按书写字样凿雕外,还在于从质地坚硬的“青油石”上凿刻凹进去的字形。难度较大,人们称这种字形为“阴字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溪口人为了清除蒋氏残留下来的“遗毒”,但又舍不得丢掉“武岭”两字,便想了个办法,用水泥涂在字面上,武岭两字就此隐匿。1979年,对外开放一阵春风,吹掉了“阴字”上的水泥。蒋介石的遗迹陆续修复,于右任和蒋介石题写的“武岭”真迹再现在游客眼前。